近日,一名居住在菲律宾马卡蒂的中国租客因通过Facebook预约保洁服务,意外陷入一场围绕“非法POGO活动”的怀疑与审查之中。尽管最终未发现任何违法行为,该事件却折射出当前菲律宾社会对中国籍居民普遍存在的戒备心态,尤其是与离岸博彩行业(POGO)相关的污名化标签正在带来广泛的不安与困扰。
8月23日,该租客预约保洁员上门打扫。其家中的两台电脑引发保洁员怀疑——尽管他早已不再从事POGO行业,转而专职美工设计等合法工作,但仍被视作“可疑对象”上报物业。两日后,SMDC物业联合保安人员登门突袭,要求将电脑系统切换为英文,逐一检查软件、浏览记录甚至私人聊天内容,整个过程持续数小时。尽管租客出示房东证件并多次澄清,物业仍坚持彻查,令他承受极大心理压力。

此事虽以“未发现违规”告终,却清晰反映出一旦被贴上“POGO”标签,在菲中国人极易成为被举报和审查的对象。无论是否实际参与该行业,中国籍人士的日常行为都可能被置于放大镜下审视,形成一种基于国籍的隐性偏见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此类无根据的指控和过度检查正逐渐常态化。很多合法居留、正当工作的中国公民不得不生活于随时可能被调查的阴影之下。一个简单的举报——哪怕毫无实据——便足以扰乱其生活,甚至带来难以预料的法律风险。
该事件也揭示出菲律宾在POGO行业严格监管背景下的社会心态变化。随着行业整顿不断推进,外籍人士、尤其是中国人,正在承受愈发严格的审视和不信任感。如何在维护社会治安的同时,避免对外籍群体的污名化和无差别怀疑,已成为菲律宾亟待正视的议题。